电磁理论是在多少年发现的(2)
为推动我省农业机械化全面高质量高效发展,专业立足丘陵区农机产业需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三全育人,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实施产学融合等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为现代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装备产业链培养人才,打造产业3年来,农机专业学生100%参加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和竞赛,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6项、省级竞赛获奖8项; 授权立项的大学生创新项目省级2项、校级1项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7项发明,发表学术论文8篇。
生物机电工程系现有专任教师16人,正高3人,出国访问经验率50%,博士比68.8%,最高学历非本校75%; 教育部农业工程类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学校金山青年学术新秀1人。 目前校级教学名师培养对象3人,省级教学团队3人,校级优秀竞赛指导团队1人。 目前,教师已主办或参与多个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获得多项科技奖励,在高校学报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近3年来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省级校级教学改革项目20余项,2门为省级精品课程,3门为省级在线优质
生物机电工程系负责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农业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本科专业的学科建设和专业教学工作; 负责现代农业装备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学校农业工程研究所日常工作。 我系目前主要科研和开发方向是: (1)农机性能设计与测试技术; )2)精准农业技术与智能机械;3 )现代设施农业工程技术; )4)自动化农业信息采集、处理和计算机智能管理)5)生物图像智能识别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应用; )6)农产品加工和质量无损检测。
专业负责人:郑书河教授、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系主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农业机械学会丘陵山地农林机械分会常务委员、自动化学会制造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农业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福建省自动化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 参加1个国家级教育改革项目、3个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级科研项目、10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大专项等项目。 已发表学术论文约40篇,其中SCI/EI检索14篇,获得国家机械工程博士论坛优秀自然科学论文一等奖1项、省优秀自然科学论文三等奖1项、农机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 参加项目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福建省高等教育优秀教育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授权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 致力于山地农业机械装备、机械系统动力学、设施农业环境监测及植物力学领域的教学与研究。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面向现代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装备产业链培养人才,以山地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需求为导向,强调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以良好的道德修养、 具有人文底蕴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雄厚科学素养、较强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能在农业机械化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测试与控制、应用研究及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工程技术人员。
(一)具体目标
1 )具有自然科学基本素养,在工作中能自觉运用科学思维解决农业工程领域复杂的工程问题。
2 )能有效运用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原理解决农业机械装备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测试与控制、应用研究与管理等问题。
3 )在现代农业装备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在工作中能迅速成长为复合应用型工程技术骨干或管理人才。
4 )可以积极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并体现在后续工程实践中。
5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有意愿,有服务社会的能力。
)2)毕业要求:
1 )工程知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可用于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
2 )问题分析: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可以识别和表达复杂的工程问题,通过文献研究进行分析,得出有效的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针对复杂的农业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农业生产需要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在设计环节体现创新意识,体现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
4 )研究:可以根据科学原理,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复杂的农业工程问题。 它包括设计实验、数据分析和解释,以及通过信息集成得出合理有效的结论。
5 )现代工具的使用)针对复杂的农业工程问题,可以开发、选择、使用合适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和模拟,了解其局限性。
文章来源:《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网址: http://www.dlxykzxbqk.cn/zonghexinwen/2022/1206/909.html